
楊修凱(左三)登上央視舞臺
3月8日晚,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特別推出《花開中國——CCTV時代女性盛典》節目,南寧市紀委派駐市衛計委紀檢組組長楊修凱應邀登臺,講述她在第一書記崗位上激情綻放的背后故事。
村民:從“嫌棄”到認可
2015年9月,受市委組織部選派,楊修凱滿懷信心上任邕寧區百濟鎮新平村黨組織第一書記。
新平村距離南寧市區不到50公里,是典型的無特色產業、無合作社、無集體經濟的“三無”貧困村。
到新平村上任的第一天,當地村民對這個“時髦”的第一書記很“嫌棄”:百濟鎮7個貧困村,唯獨新平村來了個女書記。更有村干部直言不諱地說:“她一個女人能有多大能耐,能為我們村修好兩條路就不得了了。”
但是,換上牛仔褲、平底鞋的楊修凱卻讓村民刮目相看:她周末常常不回家,走遍了新平村9個自然坡的774戶,摸清全村的底子;她將村民閑置的1.5畝“責任田”,親力親為耕種綠色水稻,讓村民感受到她與群眾同甘共苦的誠意;她接待了一撥又一撥的考察企業,用真誠換來了公司的進駐;她盤活閑置地,讓農戶擴大甘蔗、水稻等種植面積,發展養殖業增加收入;她當上了孤兒三姐弟的“干媽”,幫助他們建起了新房,為他們爭取資助金……
楊修凱給村民們帶來了富裕,也帶來了希望和夢想。漸漸地,這位親民、樸實、肯干的女書記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可。
村路:治窮須先“治根”
新平村要脫貧摘帽,必須優先完善方便群眾出行、惠及農業生產的道路,并逐步完成對破損生產道路的修繕,著力解決群眾出行困難。
治窮就得先“治根”。這是楊修凱到新平村后最深的感受。新平村的窮根在于自然條件差,新平村坡與坡之間的路沒有打通,村民出行,只能繞路。
為了修路,楊修凱馬不停蹄跑項目,找相關部門、相關領導……兩年來,在楊修凱和工作隊員以及村委干部們的努力下,新平村修建了26條共28公里的“致富路”。那倫、玉迫兩個屯第一次可開車進村了?!斑@幾條路困擾了我們一代又一代新平人,這回終于圓了我們的夢,解決了行路難問題?!贝迕裼辔那迦缡钦f。
路通了,新平村隨后接連出現許多“第一次”:第一次有了合作社,探索出“黨組織+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形成四大特色優勢產業;第一次有了龍頭企業入駐,建成1000畝金香柑標準化種植示范區;第一次有了集體經濟……新平村的變化潛移默化影響著村民的生活。
楊修凱沒事就喜歡在村路上溜達,“走在這條路上,踏實!”
村莊:貧困村實現脫貧摘帽
“沒有楊書記,就沒有新平村的今天!”很多村民說。原本“三無”的貧困村漸漸改變了舊模樣:產業發展了,基礎設施完善了,村民生活幸福了。
2016年,百濟鎮新平村實現脫貧摘帽,楊修凱贏得了廣泛的贊譽——
“她是新平村的福星,是新平村的女兒?!?br />
“兩年來的大年三十,她與村里的五保戶、孤兒、老人過年,誰都做不到!”
“村里的病人,尤其是老人,她幫助其翻身、換衣服,不嫌臟、不怕累。這比親生子女還做得到位!”
“我們現在是五星級黨組織,我們村委班子變得更強了,我們都很有面子?!?br />
如今,楊修凱已經從脫貧攻堅第一線回到城里,并被任命為南寧市紀委派駐市衛計委紀檢組組長,但她依然心系著新平村的村民們,關注著新平村的發展。
“二十年后新平村一定會變得更美麗富饒、山清水秀,到那時我想重新整理行裝到村里感受新變化!”楊修凱說。
踏上新征程的楊修凱表示,將在紀檢監察崗位上忠誠履職,努力做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干部。(尹海明 南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