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產學研合作,進一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多年來我校積極開展聯合培養基地的建設工作。2013年以來,共建設區級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13個,取得了良好成效。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實踐能力明顯提升,師資隊伍、職稱結構明顯改善,逐漸形成了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的應用型兼職導師隊伍。

2018年自治區專家到東風柳汽檢查聯合培養基地建設情況
一、依托柳州市作為首批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的優勢,注重加強與在柳大型企業合作,深化“校市相融,校企合作”辦學特色。我校注重加強與在柳大型企業合作,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聯合培養研究生,深化研究生教育產教融合,推進協同育人。近兩年,校領導帶隊,走訪柳工、東風柳汽、上汽通用五菱等全國知名企業,并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結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等文件以及教育部2022年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及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的重點工作部署,我校為進一步規范專碩專業實踐管理,積極借鑒區內外高校先進經驗,多次前往二級學院調研,多渠道收集意見和建議后,制訂《廣西科技大學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管理辦法》,為專業實踐的有效實施提供制度保障。
二、積極部署,推進分級管理,按自治區、學校、學院三級模式開展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目前我校研究生1719人,其中專碩1022人,約占總人數的60%,對聯合培養基地的需求日益增長。為將專碩實習實踐工作落到實處,2021年新建區級基地2個(建設經費80萬元)、校級基地4個,目前共有區級基地13個,校院級基地60余個。2021年專碩實踐共計發表文章11篇、撰寫實踐報告473篇、獲科研項目9項、專利3項。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為落實專碩的實習實踐打下堅實基礎,對我校開展校企合作聯合培養研究生起到了積極示范作用,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助力學校博士點建設。
三、突出專業學科優勢,拓展校地合作的廣度與深度,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博士深入企業,助力企業創新發展。我校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10余名博士自2020年起到東風柳汽、上汽通用五菱、廣西汽車集團等企業掛職或從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教師獲得柳州市科技計劃項目9項,立項經費414萬元。外國語學院積極籌劃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水平,2019年獲批自治區級“‘一帶一路’廣西科技大學—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海外(越南)聯合示范基地”,引領師生走出去。理學院依托企事業單位實際項目,幫助企業解決難題,并將實際案例編寫成教材或參加學科比賽,2016年以來編寫教材10余部,以實際案例參加統計建模比賽獲得全國一等獎1項、案例分析比賽全國二等獎1項。通過加強校地對接合作,釋放創新驅動效能,實現學校與地方經濟發展雙贏。
四、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顯著增強,為企業節源增效。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利用柳州市工程機械、汽車產業優勢,共計30余名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結合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課題,先后參與了動臂矯正、作業阻力機理、智慧無人礦山作業系統等高新技術研發工作,助力2019年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面向物料多樣化的鏟裝機械作業裝置高效節能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工作;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為東風柳汽、柳工、上汽通用五菱等企業的國際商務談判、營銷等提供同聲傳譯服務、產品技術翻譯服務等,翻譯的大量用戶手冊、維修手冊、機械說明書等被企業采納應用,共計為企業節約翻譯成本300萬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

2016年外國語學院師生在上汽通用五菱接待外國考察團

2018年廣西科技大學—柳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揭牌儀式

2019年廣西科技大學—柳州市飛虹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培養基地揭牌儀式

2020年藝術類非遺傳承創新創業教育暨聯合培養基地揭牌儀式
“十四五”期間,我校將每年至少建設6個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其中區級2個、校級4個。在今后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中,我校將繼續加強與地方企業、行業的合作,以行業發展和企業需求為導向,探索建立產教融合育人聯盟,持續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在聯合開設研究生課程、共同編寫研究生教材、教學案例、邀請企業技術專家進課堂、校企聯合申報科研項目等方面開展更深入的合作,促進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切實加強校地合作,更好發揮理工科大學專業領域優勢,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共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