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愛崗敬業,在教師崗位上默默付出;她,嚴謹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她,用愛育人,從不忽視任何一個學生。她,雖然看起來很普通,卻在平凡的崗位上演繹了精彩。她始終秉承著“教學要嚴謹,要付出愛心,付出就會有收獲”的教學理念,用愛澆筑著每一顆渴望求知的心靈。她,就是土木建筑工程學院的楊曉云老師。

楊曉云,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大地測量學與測繪工程專業。她的課嚴謹而不枯燥,上過她的課的學生都對她拍手稱贊,都覺得她的課很有趣。無論是上哪個班級的課,第一堂課她總是會留時間來和學生們溝通交流,建立QQ、微信等線上交流平臺,提供和學生深入交流的機會。
與其他老師不同,楊曉云的教學方法比較獨特。她很少按照課本的順序講課,課件都是打亂的,她說她要用自己特別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她還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教學,“現在課程被壓縮得比較多,有的內容在課上根本講不完,但是知識本來就是一個體系,如果缺少某一部分不講就會漏掉一些知識點,不成體系。”所以,課上沒有時間講解的內容,她都會錄制成視頻,讓學生在上課前看,并安排同學們自主預習,做預習作業。“這樣在上課之前,就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知道這一節課哪些要講,哪些不用講,哪些要詳細講,從而更有針對性”。

在課堂上,她采用微信的“雨課堂”給學生講課。同學們在“雨課堂”上掃碼后會出現教學ppt,學生可以直接收藏,方便以后復習,如果有計算題,她會將答案通過彈幕發布,方便學生在看題的時候也可以看到答案解析,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遇到比較難的內容,她會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儀器的操作,并給學生詳細講解。
上完課后,她會留出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們做一個課后小測試,以此來檢測學生對這一堂課的學習情況。課后,她把作業都發到在線平臺上給學生做,網上批改完作業之后,楊曉云把優秀作業和答案一同發布到平臺上,讓其他學生觀摩,相互學習,以促進學生的成績提高。用她的話來說就是形成一個“閉環”,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楊曉云的課堂考勤方式也很特別,她不用點名來檢查到堂人數,而是以作業的形式來檢查,每一堂課她都會布置作業,哪個學生不交作業,便可知哪個學生缺勤,久而久之,學生便很少曠課了。
楊曉云認為,如果老師重視學生,那么學生也就會對老師教的這門課程很重視。“因為老師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并圍繞興趣點開展教學活動,學生自然也就學得好、學得精。”
她一直堅信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要用心去培養學生。“之前我讓學生在測繪基礎上結合建筑學的建模軟件做一個關于學校建筑的三維模型的作業,沒想到最后做出來的結果,出乎了我的意料。從專業的角度看,他們做出的結果已經到達了一定的高度。”
楊曉云回顧她的教學之路說道:“我覺得教學生需要有愛心,因為老師面對的是需要用心血傾注和培養的學生。”
她的學生說:“遇到這樣認真負責又有愛的老師很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