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表彰在學校事業發展中作出突出成績與貢獻的教職工,激勵全校教職工愛崗敬業、銳意進取,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與管理服務水平,弘揚人民教師高尚師德,營造尊師重教良好社會風尚,近日,自治區教育廳公布了一批2022年廣西教學名師、特級教師、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其中我校教師易弋、馮丕紅榮獲“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周麗娟、韋麗華榮獲“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在第38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學校也評選并表彰了一批2022年度廣西科技大學“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其中,“優秀教師”16名,“優秀教育工作者”9名。

這些受表彰的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是全校廣大教職工的先進代表,他們牢記立德樹人初心使命,開拓進取,充分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在學校發展的新征程上屢創佳績、建功立業,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接下來,全小媒將推出系列報道,為大家介紹我校這些優秀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自治區和學校“優秀教師”易弋吧。
易弋:把科研成果寫在田間地頭

“易老師這些年對我們幫助特別大,他的團隊指導我們給羅非魚正確用藥后,損失小多了。現在我們養殖也比較風調雨順了,經濟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柳州市魚峰區水產養殖戶何剛口中所說的“易老師”就是我校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易弋博士,一個常年活躍在田間地頭、水塘泥塘邊的老師、科研工作者。
堅持熱愛 攻堅克難
2007年7月,易弋從四川大學微生物學專業博士畢業,同年進入我校生化學院工作。目前主要從事水產病原微生物的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研究,了解本地水產病原微生物的耐藥性整體情況,為養殖戶正確用藥提供科學指導,在此基礎上開發水產疾病的防控技術。此外,還為螺螄養殖研制低成本微生物發酵飼料。

實驗人手不夠就找培養學生,既鍛煉了他們的實驗動手能力,科研工作又能夠順利推進,同時也是本科教學方式改革的一次有益嘗試。“學校非常支持我們的工作,直接劃撥了將近1000平方的實驗場地,讓我們建設跟柳州市農業農村局聯合辦的廣西柳州水生動物疫病防控監測區域中心。”隨著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易弋還獲得了2018年廣西農牧漁業豐收獎。
發揮優勢 助力扶貧

2012年,柳州螺螄粉在《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之后“一夜紅透半邊天”,柳州市也把螺螄粉產業作為重點項目推進。于是,易弋和他的團隊開始了稻田螺螄養殖技術的研究。“我發現螺螄養殖在全國沒有哪個團隊專門研究過,比如生物學特性、養殖模式、營養需求、養殖品種、人工飼料等,都是空白。”易弋說。他針對螺螄養殖實際遇到的問題,通過團隊的專業分析,幫養殖戶們解決了不少難題。
“螺螄養殖適合農戶自己去開展,成本也不高,很適合扶貧項目”,易弋說。這些年,他們的養殖技術培訓也多在三江、融水這些貧困地區開展,帶動了大概超過400戶的貧困戶。
教書育人 春風化雨
易弋自己常說,老師嘛,科研工作雖然很重要,但教書育人也是最本職的工作。他覺得除了傳授知識外,思想引導也很重要,“一個人的思想和價值觀如果擺正了,就會主動去學習的。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于同學們今后的成長非常重要”。

在學校工作的15年,易弋在教學、科研工作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特別在水產養殖的基層技術服務上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說,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工作結合起來,就會不知疲倦、激情滿滿地去實現每一個目標。科研這條路很長,有很多未知的東西等待他去發現、解決,他會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全力以赴地在這條路上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