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6日,由中國少數民族聲樂學會主辦的“向經典致敬”首屆全國聲樂展演在中央音樂學院歌劇音樂廳完美落幕。我校藝術學院音樂141班劉良杉同學在此次展演活動中表現突出,榮獲經典歌曲組二等獎。在這次競爭激烈的全國性比賽中斬獲大獎,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記者對他進行了采訪。
精心準備 運籌帷幄
這次全國性的聲樂展演比賽從報名到決賽大約有兩個月的時間,劉良杉為這次比賽做了充分的準備。第一輪比賽是通過寄光盤的方式進行海選,篩選出進入決賽的選手。劉良杉選擇了一首《父親》參加海選,這是一首他比較擅長的歌,也是一首飽含情感的歌曲。
決賽階段,他演唱一首經典藝術歌曲——《兩地曲》。至于為什么選這首歌,一是因為這是一首他從大三便開始練習的歌。二是因為這次比賽的主題是“向經典致敬”,這首歌更有代表性,也更加契合主題。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劉良杉幾乎每天都去琴房練習一到兩個小時,下午有時會去跟老師學習。“學音樂也是要堅持的,如果你突然中斷了幾天不唱,有些唱歌的感覺就很難找到了。”堅持練習是劉良杉養成的良好習慣。
他的練習習慣與眾不同,其他同學進入琴房一般都會直接練歌,但是他不會這樣做,如果感覺狀態不是很好,他不練歌,而是先練氣息,然后練聲。
在備戰決賽的階段,大體的訓練安排是跟著老師安排的計劃走,指導老師吳振國為他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比賽前吳老師會先安排他去上課,一點點完善、改進歌曲演唱的技巧,通過一次次有針對性地訓練,他的演唱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決賽時,劉良杉謹記老師的教導,演唱《兩地曲》時,他全身心地融入到歌曲當中,聲情并茂地將故事娓娓道來。
精湛的演唱技巧和到位的感情表達深深打動了觀眾,也得到了評委的一致好評,奪得大獎。
“雖然離一等獎就差0.01分,很可惜,但是已經很高興了,畢竟這是全國性的比賽。”劉良杉說道。
理論結合實踐
然而,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獲獎了,劉良杉從大一開始就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和比賽。他曾獲得由柳州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第十二屆歌仙獎活動的優秀獎,科大“校園十大歌手”第一名,并受邀擔任柳州市公益宣傳片的男主角等。
“多參加比賽對專業學習很有幫助”在專業學習上,他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藝術學院音樂舞蹈系在專業課程的建設上,也一直秉持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尤其聲樂課程,光學不會唱無法上舞臺亮相。
劉良杉說:“上課的時候老師會做示范,例如:我們平時唱歌,一般都是用嗓子去喊,但是當我們真正學習了老師的方法之后,就會用頭聲,往頭頂上唱,唱歌會不費力,聲音的穿透力會強一點。老師告訴我們理論之后,我們便會不停地去練然后掌握技巧,并且還通過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和各類比賽來不斷提升自己的唱功。”
“我們要通過比賽來檢驗自己有哪方面不足,學會總結,然后不斷地去完善提高。即使可能還有所欠缺,但是還是要積極去嘗試,不嘗試怎么有進步呢!”劉良杉說道。
多聽,多練,多看,多鉆研,多參加比賽,不僅僅局限于學校局限于柳州,要多見識外面的世界,對音樂的理解也會不一樣。這是劉良杉的學習感悟。
心懷感恩 繼續前行
然而走音樂這條道路,并非一帆風順。
劉良杉來自農村,家庭條件并不樂觀,而學音樂需要花很多錢,家里難以負擔這么高昂的學費,高三時劉良杉就跟父母說過想學音樂,但是父母堅決反對。劉良杉還是私下報了名,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畢業匯報演出時讓父親看到了自己的天賦與實力,爸媽感到很驚訝,也贊同了他的選擇。
為了解決費用問題,大學期間,他經常去兼職,接各種演出,拍戲,代課教小朋友們唱歌等等。“雖然音樂這條道路很艱辛,但是我仍然會保持著這份對音樂的熱愛繼續走下去”。
“這一路要感謝父母的付出和支持,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感謝學校的支持和老師的關心。”劉良杉對老師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他說,“大學時期,吳老師對我的專業學習、生活方面都很關心。我們倆的關系特別好,就像好朋友一樣,特別聊得來。”
劉良杉回憶道:“以前參加比賽時要買伴奏,當時自己經濟狀況比較差,吳老師就直接幫我把伴奏什么都買了給我卻不收我的錢,我當時特別感動。”準備比賽過程中,吳振國老師也經常鼓勵他,給予他專業上的指導。“有時候我嗓子不舒服,他還會幫我買藥。”在吳老師和學院里其他老師的關心支持和指導下,劉良杉的專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進步和提升。
帶著感恩的心,劉良杉繼續堅持他的音樂道路,他的計劃是畢業后先去工作一年,之后再考研,提升自己,然后去更大的舞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