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光祖老師進行講座

吳老師教學生們演唱侗族大歌
9月18日上午,我校在4教四階四舉行了非遺進課堂活動。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吳光祖老師為科大傳授世界級非遺項目侗族大歌,參加活動的主要人員有文新廣局副局長曾飛云、藝術與文化傳播學院院長蔡青、副院長譚竺雯、副院長寧文燕、音樂系師生等,非遺進課堂活動由藝術與文化傳播學院院長蔡青教授主持,我校眾多師生到場參與。
吳老師首先介紹侗族大歌的由來、特點、發展和現狀,指出侗族大歌主要特點是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模擬鳥叫蟲鳴、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是大歌編創的主要特色,也是產生聲音大歌的自然根源;它的主要內容是歌唱自然、勞動、愛情以及人間友誼,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和諧之聲,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現打架罵人、偷盜等行為,人們甚至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如同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一般。隨后,吳老師播放侗族大歌演出視頻并讓音樂系學生學習并領會侗族大歌的特點和演唱技巧,闡釋侗歌講究押韻,曲調優美,歌詞多采用比興手法,意蘊深刻;侗歌一般由若干句構成一段,若干段組成一首,每首歌開始有一個獨立性段落,稱為序歌,中間部分由若干句組成,然后有一個尾聲部分,形成首尾呼應的結構。吳老師和學生們一同演唱侗族大歌把講座推向了高潮,會場上掌聲雷動。最后,蔡青教授對講座進行了總結發言并與到場嘉賓進行合影留念,曾飛云副局長代表柳州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向廣西科技大學贈送由吳光祖收集整理市群眾藝術館編印的侗族大歌鄉土教材!
此次活動讓我校廣大師生深入地了解了侗族大歌原生態唱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柳州日報、柳州晚報等多家媒體到現場對此事進行了宣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