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合金雜志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IF=6.3,中科院二區)發表了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孫有平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role of rolling passes in modulating microstructure and damping properties of Mg-1.2Al-0.4Ca-0.3Zn magnesium alloy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5, 1037: 182574)。我校為論文第一單位。
隨著高端裝備制造與精密儀器領域對減振降噪的需求日益迫切,材料內部結構在交變載荷作用下耗散機械能的能力,即阻尼性能,已經成為了關鍵評價指標。鎂合金憑借其卓越的阻尼特性及可回收性,在航空航天、交通運輸、電子通訊等對減振有嚴苛要求的領域中展現出巨大潛力。

孫有平教授團隊聚焦于具有高阻尼性能的Mg-1.2Al-0.4Ca-0.3Zn合金,探究了軋制道次在合金晶粒演變、位錯運動、再結晶以及第二相形成中的作用,系統分析了Mg-1.2Al-0.4Ca-0.3Zn合金的室溫與高溫阻尼機理,揭示了“工藝-結構-性能”的關聯機制。這一成果不僅豐富了鎂合金阻尼行為的理論基礎,而且為未來通過工藝優化提高合金的阻尼性能提供了理論支持。

該研究工作得到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桂科ZY24212053)與廣西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桂科AA23062089)的支持。
孫有平簡介: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F任廣西科技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院長,智能車輛(制造)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學院執行院長、重型車輛零部件先進設計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廣西汽車零部件與整車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廣西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廣西本科高校機械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廣西高校科研實驗室建設及管理委員會委員。入選廣西高校卓越學者、中國機械行業教育教學名師、中組部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廣西高校優秀人才等人才計劃。主要從事智能汽車線控底盤、汽車材料高性能精確成形理論、智能焊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重大/重點科研項目4項、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項目4項、其他省部級、市廳級科研項目12項。發表學術論文140余篇,其中SCI/EI源刊論文5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0項;獲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allcom.2025.18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