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化工領域頂級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3.2,中科院1區Top期刊)發表了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朱前程副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Biphasic continuously composite electrolyte design for high-performance solid-state Li–CO2 batterie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5, 522, 168101)。我校為論文唯一單位。
鋰二氧化碳(Li–CO2)電池因其超高理論能量密度和二氧化碳固定能力,被視為應對日益嚴峻的能源挑戰的有力候選方案。然而,傳統液態電解質在實際應用中受到諸多限制,包括易揮發、存在泄漏風險、可燃且穩定性差等問題。采用固態電解質是解決這些難題的有效途徑。

朱前程副教授團隊以海綿為模板,構建磷酸鈦鋁鋰(LAGP)無機三維骨架。隨后,將聚氧化乙烯(PEO)和雙三氟甲烷磺酰亞胺鋰(LiTFSI)浸漬到該骨架中,構建了LAGP-PEO-LiTFSI的無機/有機雙相連續復合固態電解質。有效提升室溫下鋰離子電導率,為開發具有優異長循環性能的固態鋰二氧化碳電池提供了策略。

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2562003),廣西自然科學基金(2025GXNSFHA069181)等項目的支持。
朱前程簡介: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新能源汽車工程系主任。廣西“八桂之光”訪問學者,廣西科技大學優秀青年學者、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電化學(中英文)》期刊青年編委。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下一代動力電池關鍵材料及儲能減碳新技術的研究工作。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3項、市廳級科研項目2項。發表SCI論文30余篇,他引900余次。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6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