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年10月15日15:30—16:30
地點:柳石校區1—107
主講人:玉萬國 正高級實驗師
講座摘要:近期國藥風興起,國粹中藥的“蒙藥、藏藥、川藥、壯藥等”逐步成為研究對象之一,中藥與西藥的本質區別是什么?中藥如何進行現代化研究?如何解決名貴中藥藥源問題?一直是生物醫藥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本講座主要介紹研究團隊基于我國最大的海洋潮汐紅樹林植物群生態保護區(廣西北部灣),立足于從海洋共生微生物角度解決紅樹林保護與開發的應用瓶頸。關注紅樹林植物群生態系統和海濱濕地生態環境保護,重點聚焦于紅海欖、海蓮、秋茄樹、桐花樹等廣西特色道地藥用植物內生菌次生代謝產物的綜合開發與利用。
主講人簡介:玉萬國,男,1985年生,中共黨員,博士,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正高級實驗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入選“廣西高校優秀教師出國留學計劃”培養對象,廣西科技大學“3331高層次人才計劃”優秀青年學者。2015年畢業于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化工專業,獲得工學博士學位。近五年來,主要從事生物醫藥與中藥現代化應用等方面的研究,關注紅樹林植物群生態系統和海濱濕地生態環境保護,重點聚焦于紅海欖、海蓮、秋茄樹、桐花樹、八角茴香等廣西特色道地藥用植物內生菌次生代謝產物的綜合開發與利用。基于廣西北部灣全國最大的海洋潮汐紅樹林植物群生態保護區,立足于從海洋共生微生物角度解決紅樹林保護與開發的應用瓶頸。由共生內生菌發酵獲取豐富生物堿資源,開展藥食兩用綜合研究,目前以第一發明人獲醫藥類授權發明專利6項,申請發明專利13項。近年來,主持各級科研項目10余項,包括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基金1項,完成廣西自然科學基金2項,完成廣西教育廳教學改革工程A類項目1項,廣西糖資源綠色加工重點實驗室開放項目3項,主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等。發表科研論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科研論文33篇,SCI收錄論文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