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上午,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在柳石校區報告廳舉兩場學術講座。講座的主講人是蔣芳副教授和左華江副教授,她們向參加講座的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2024級、2023級研究生以及部分本科生分別做了《真絲織物的抗皺整理研究》和《固菌高分子復合膜的研究進展》的專題講座。

蔣芳副教授講座
在講座中,蔣芳老師針對真絲織物易于起皺,從而影響織物的外觀及服用性能的這一局限性,向大家介紹了真絲織物起皺的原因,現有真絲織物的各種抗皺整理方法的抗皺機理和優缺點,以及針對傳統抗皺整理方法的缺點進行改進,通過不斷的嘗試和摸索,合成聚醚改性有機硅、聚醚嵌段氨基有機硅、含二硫鍵的改性有機硅三種新型抗皺整理劑,獲得三種抗皺整理劑的最佳合成工藝。她還提到經聚醚改性有機硅整理后的織物具有良好的抗皺親水性能,經醚嵌段氨基有機硅整理后的織物具有良好的抗皺性能和一定的疏水性能,經含二硫鍵的改性有機硅整理后的織物具有良好的抗皺性能和防水水性能。經這三種抗皺整理劑整理后的真絲織物,其抗皺性能、機械性能及外觀性能都優于市面上常用的RG-220HES無甲醛抗皺整理劑。

左秋華副教授講座
左華江老師針對浮游微生物易受環境影響而失活,導致微生物技術在水處理領域受限的問題,向同學們介紹了微生物固定化技術的研究進展,包括載體材料、固定方法、應用領域等。同時,介紹了課題組的研究工作。課題組基于耐酸錳氧化菌的生化特性,選用殼聚糖作為基材,通過優化膜材料的成分和結構設計,獲得了兼具重金屬吸附能力和耐酸錳氧化菌固定能力的殼聚糖基復合納濾膜,從而實現了膜技術和微生物技術的有機融合,構筑了具備多重機制、多道防線的重金屬污染治理材料,提高了治理效率和穩定性。
本次講座涉及的兩個主題加深了同學們對真絲抗皺整理和固菌高分子復合膜的認識,拓寬學生的視野,對學生的后續研究也有一定參考意義。同時,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教師也有新的啟發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