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瑋,愛爾蘭沃特福德理工學院語言系畢業,博士研究生,歐洲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學會、愛爾蘭應用語言學學會、中國跨文化交際學會成員,曾4次在英語語言學類國際學術會議作會議小組宣講。譚瑋在我校從事英語專業教學科研工作已有15年,她現擔任大學英語教研二室主任。在教學工作中,她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道路。她先后獲得2017年學校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二等獎, 2017年度學校優秀教師、2018年度學校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譚瑋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和思考的能力為出發點,培養國際化人才。她在教學上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認為英語是一種工具,通過學習英語要提高學生的外語思維、邏輯、表達等綜合素養,使學生成為國際化人才。因此,她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表達和深入學習應用外語的能力,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在課堂上,她打破老師主講的方式。她認為傳統的教學方式,比如給學生5分鐘討論,派代表上臺說出討論結果,很容易讓學生鉆空子,達不到想要的效果。于是她把一個班的學生分成12個小組,把課堂時間更多地交給學生,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討論并完成相應的課堂作業,最后通過小組匯報、英語辯論等形式進行成果展示。“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當所有人把他們知道的說出來匯總后,問題的答案就出來了,這就是小組討論的意義。”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她還會參與其中,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在教學中,她還發現口語測試因為沒有及時得到反饋,學生的進步較小。了解到問題后,她及時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在學生上交口語作業后,她立刻進行反饋,并及時提出意見和建議,指導學生提高口語表達技巧。通過不斷地完善教學方法,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進步明顯。
譚瑋是怎樣進行課堂考勤的呢?逐個點名耗時,抽查點名有學生渾水摸魚。對于這個問題,譚瑋老師說她并不擔心,由于每個班都分了組,所以在課堂考勤時,只要看哪個組缺了人,過去詢問,就知道缺的人是誰了。久而久之,學生便不會曠課了。
上完課,譚瑋會給學生布置一定的課后作業,讓學生獨立完成。她給他們布置的作業涉及到新聞聽力、詞匯、翻譯訓練等。她還從英語新聞網上下載關于實事、熱點等貼近生活的英語聽力,發給學生練習,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作記錄,培養他們從中獲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以此來不斷地積累詞匯量,提高理解力。在上課前的新聞聽力熱身中,她會進行簡單的提問,檢測同學們的聽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如果學生沒有理解透徹,她會給出聽力原文幫助學生理解。
在結課后,她還給學生發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這門課的滿意程度、不足之處,收集學生的意見、建議,總結提高,不斷完善和改進課程的教學方法。她善于向同事學習,經常參加教師間的經驗交流會并互相聽課,從而取長補短。她還積極向校外的優秀老師求教經驗,以達到改進教學方法的目的,為學生上好課,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
“譚老師閱歷豐富,知識淵博,在課堂上能夠引導我們主動思考,并分享我們的思考成果,課下譚老師也很平易近人,耐心為我們解答疑惑,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我們口頭表達、匯報成果、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我們的思辨能力。”這是學生對她的評價。
除了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提高自身的教學方法,她還積極申報教改項目,探索教育教學方法改革。2016年,她獲得1個省級教改項目,項目內容主要是關于教師發展、課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最近她正在申報省部級的科研項目,著重對學生英語課上核心素養發展狀況進行調查,對學生的交際、思辨、合作、創新能力方面做研究。對英語專業的學生,她使用了思維導圖教學法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于非英語專業學生,她則常常使用小組討論、小組匯報和英語辯論的方式教學,因材施教。
譚瑋經常對她的學生說:“努力很重要,但堅持也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堅持努力”。在教學崗位上,她兢兢業業,不斷堅持努力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以培養出優秀的學生為己任,真正做到了言傳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