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沖,電氣學院電科152班,學習成績穩居年級前列,連續兩年獲專業第一,獲得國家獎學金、中國電信“飛Young”獎學金等多項獎學金,曾獲2017年國際水中機器人大賽冠軍等多個學科競賽獎項。
2015年9月,張沖進入大學后,加入了電氣創新實驗室。從那時起,除了上課,其余大部分時間他都花在實驗室里。日積月累,他對做實驗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參加多次實踐鍛煉能力。
兩年多來,他相繼參加了國家級、區級、校級學科競賽,先后斬獲2017年國際水中機器人大賽冠軍、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二等獎、2017年廣西區“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區級三等獎等多個獎項,申請國家專利1項和實用型專利2項。
拿獎拿到手軟,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當問及如何高效率學習時,他說:“平常上課認真聽,注意聽老師劃的重點,對于不懂的題目下課及時詢問老師,多利用課余時間,懂得合理分配時間就能做很多事情了。”
由于要參加很多學科競賽,張沖不得不減少睡眠時間,熬夜趕工做項目。他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的時候,通宵了幾個晚上沒睡覺,一直在實驗室里度過,“那段艱辛的日子,是一群堅持不懈的隊友陪我度過的”。
做項目研究的時候,他們經常會有意見分歧,當團隊研究項目遇到分歧時,他們會互相商量,每個人說出自己的觀點,最后由負責人定奪,選擇一個最優方案。
比如在處理圖像和人工智能的問題上,意見不一致,他們首先通過在網上查詢資料,或者與研究生討論,解決不了后,再與指導老師進一步探討解決。
他說,首先自己要有自學能力,學會動腦思考,如果弄不明白了再去詢問他人。
他認為,學科競賽就是課程學習的一個延伸,“參加學科競賽需要以專業知識為基礎,自己進一步動腦思考,通過思考能達到鞏固和提升的作用。就比如參加數學建模大賽,建??梢蕴嵘惴ǎ岣咚季S邏輯能力和鞏固專業知識,拓展視野,這個過程是自我提升也是自我反思的過程”。
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他認為,成績=興趣+堅持+邏輯思維。首先要有強烈的興趣,“興趣是內生動力”,有了濃厚的興趣,做研究才不會覺得累和辛苦。其次還要堅持,“堅持是成功的法寶”,持之以恒地去做一件事,才有可能成功。最后就是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是助推器”,
而邏輯思維能力可以通過日常不斷地學習和鍛煉來提升。
做科學研究除了要具備三個要素之外,尤為重要的是要有創新識和創新思維。他又是如何培養創新思維的呢?他說,一是要夯實基礎知識,良好的基礎知識是創新成果誕生的基點,優秀的創新成果都是飽含科技含量的,沒有堅實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知識底蘊,是不可能孕育出優良的發明;二是要善于總結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前人的經驗和教訓是創新工作的基礎,通過借鑒前人的基礎,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三是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創新創業大賽,在實戰中提升創新能力;四是要強化團隊合作,一個人的能力遠遠沒有一群人共同合作的能力強。
雖然他拿過很多獎項,也建議師弟師妹們通過參加各種各樣的創新創業大賽來鍛煉和提升自身的創新思維和能力,但是他不提倡為了獲獎而盲目參加比賽。他說,不要盲目參與學科競賽,要適當選擇,由于精力有限,不宜同時參加太多比賽,最好是參加區級以上的比賽,選擇跟就業方向有關的比賽,有選擇性地去參加比賽,參加完一個比賽之后要留一段時間給自己反思,反思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該如何改進等。
一心專注學業,執著于科學研究的他,是各級各類獎項的“收割機”,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并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深入研究,是他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