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強,藝術與文化傳播學院環境設計162班,柳州市文創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該公司主要業務是生產設計民族特色工藝品和民族墻繪。
大二,可能大部分的人還在迷茫,找不到未來的方向,但是有這樣一位同學,他和他的團隊早已經在創業的路上,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創業的緣起是去年他們團隊參加的一次校園啟迪“龍騰”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這次大賽他們把墻繪帶到了鄉村,為建設美麗鄉村貢獻了他們的力量。也正是因為參加這個比賽,在機緣巧合下,王強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并組建了團隊。當時他們想,廣西是少數民族地區,政府和學校非常支持少數民族文化發展,所以就想到結合少數民族文化特色,制作手工藝品。“而且本身自己是學藝術的,通過制作這些工藝品不僅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還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廣西壯族和侗族少數民族文化,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播”。基于這樣的想法,他們開始走上創業的道路。
有人說,為什么要創業?好好學習,畢業當個職員拿著穩定的工資不好嗎?王強的想法不一樣。
他說:“大學四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如果創業成功了畢業后找不到工作也可以自己干自己的。而且我們做的東西有很大一部分是和學習的專業掛鉤的,比如室內外設計與墻繪,裝飾與工藝品,既能積累創業經驗,又能鞏固專業知識,這樣挺好的”。
不懼風浪 揚帆遠航
然而創業并非這么容易,要做很多準備,這主要有資金和人員的準備。資金方面,因為公司的業務主要是做工藝品,所以成本并不高,資金主要靠集資。他們創業資金來源主要是參加比賽獲得獎金、政府部門的補助、通過淘寶店賣創作品、在萬達擺點賣產品以及與飛鵝實體店合作賣產品所得。
人員方面,王強是藝術學院墻繪隊的隊長,他帶領隊員們做墻繪的同時也宣傳自己的團隊,擴大團隊影響力,招收更多人才,壯大隊伍。
目前在他的團隊中,核心隊員有八個,分工主要有負責寫材料擬合同的、負責專門制作產品的、負責管理財務的,還有負責校內外墻繪的設計制作的,其他成員則負責做產品。
由于成員比較多,就難以避免意見不統一,難以協調的事情發生,甚至有時候會出現開會開到一半因為意見不統一就散了的情況。因為這樣,王強也想到過要放棄,但是他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他說:“一想到既然組建了團隊,也做出了產品,如果輕易放棄的話當初還不如不做,所以最后還是堅持了下來”。最后大家決定,如果有問題有矛盾就要及時提出來,一起開會解決。
資金和團隊協作的問題解決了,但是還會遇到其他困難。比如因為經驗不足在產品的設計和制作上常常走彎路。有一次做一批年輪畫的產品,他們在原生態木頭的年輪上作畫,由于事先沒有考慮到原生態木頭里含有水分的問題,他們直接在木頭上作了畫,畫完曬干之后出現了表面裂開的情況。
當王強看到花了很長時間制作的一批產品因此而報廢的時候,內心是崩潰的。第二次他們吸取了教訓,先用鐵絲把木頭箍起來,用砂紙打磨再作畫,最后才放到太陽底下曬,這一次他們的產品成功了。
在創業的過程中雖然遇到很多困難,但是也得到了很多幫助。
在申請創辦公司和宣傳產品的時候,他們得到了創業經驗豐富的學長的幫助,也得到了沙磊老師和李誠老師的專業指導,在創業迷茫的時候老師給他們指明了方向。
此外,學校方面也為他們提供了創業資金,解決了一部分資金問題。這些幫助,都讓他和他的團隊度過了創業初期的重重難關,他們對此也心懷感恩。
不忘初心 矢志奮斗
在現在的市場上,民族工藝品設計制作競爭也很激烈,怎樣才能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呢?他們是這樣做的:“我們現在要做的還不是賺錢,而是要制作出自己獨有的東西,從而得到別人的認可。也就是說我們不會再模仿網上設計好的圖案,而是學會自己設計圖案,做出有自己特色的產品。”
王強介紹說,其實今年寒假,他們的團隊就用彩砂做了一批自己團隊的原創作品,這些作品主要是作為學校與學校之間互贈的禮品,目前正在申請專利。
對于公司目前的發展,王強說:“現在主要還是以學校為主,準備先做滿足學校需求的產品,比如科大、柳職等這些高校,然后再慢慢往外發展,爭取從學校走到社會,走出學校,走出柳州。”
對于自己未來的規劃,他想在創業的同時也提升自己。他打算今年暑假準備考研,考取廣西藝術學院的研究生。學藝術的他,很早之前便想考廣藝。讀研之后,他還會繼續經營公司。
對于想創業的同學,王強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他說:“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政府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創業這條路是挺難走的,不僅需要自己堅持努力,還需要學校和政府給予的一些幫助。但是也不要害怕,如果有想法那就要有行動,否則一切都只是空想,沒有實際意義,想做就去做,趁年輕,趁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