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玉典,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工程2014級學生,曾獲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第七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決賽一等獎、第五屆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第五屆廣西高校大學生創新設計與制作大賽一等獎、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西選拔賽銀獎、柳州市3D打印創新創意智造大賽暨第五屆柳州市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等獎項。
他是集聰明才華于一身的科大學子,他發明創造了一只神奇的“手”,這神奇的“手”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
這個手套是可以穿戴于人體手部的機械手,采用了智能的開關設計,自動識別是否需要握力輔助,從而實現由人體能量提供握力轉化為由機械提供,以達到減輕手指力量的目的。這個設計主要是為了方便類似中風的病人,為他們提供握力,能夠方便他們的生活。作品從創作到完成歷時一年,創作靈感主要來源于鋼鐵俠。該項作品獲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廣西賽區特等獎、第五屆廣西高校大學生創新設計與制作大賽一等獎。
這只神奇的“手”是如何發明的呢?記者對他進行了采訪。
記者:你能說一下你制作這個作品《握力輔助機械手套》的靈感來源于哪里嗎?為什么想制作這個呢?
麻玉典:來源于鋼鐵俠,至于為什么選擇制作這一方面,是為了提高人機協作的能力吧。
記者: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制作這個作品的?
麻玉典:今年年初的時候就開始設計了。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來設計,但每一代的改進都有蠻大的變化,通過一次次改進,這個作品變得更簡潔高效。
記者:你在制作這個作品時有遇到過哪些困難嗎?你是如何解決的?
麻玉典:困難是有的,主要是體積不夠小巧,運行不夠高效。我會和不同領域的老師、同學或工廠的工程師討論,獲取不一樣的靈感,然后一次次試驗改進。
記者:你的創新理念是什么?
麻玉典:讓類似中風的病人擁有多一份安全保障。
記者:你認為你的作品優勢是什么?
麻玉典:制作成本較同類產品有較大的突破,可以平民化,便于推廣運用。
記者:創新制作給你帶來了哪些快樂或益處?
麻玉典:在制作過程中,能夠結識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能給我帶來更多制作實戰的經驗。
記者:你在課余時間喜歡做什么?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創新作品嗎?
麻玉典:課余時間喜歡待在實驗室研究更加簡潔、高效的機械設計裝置。因為我個人比較喜歡發明創作的緣故吧,我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我的作品,我很享受改進的過程。
記者:目前你有在制作研究什么新作品嗎?有準備下一項創新制作的打算嗎?
麻玉典:目前還沒有,我仍在改進機械手,它還需要再完善些,我的計劃是將它推向市場。
記者:在柳州市“三維工匠杯”3D打印創新創意智造大賽中你獲得了二等獎,你有什么感想嗎?
麻玉典:雖然與一等獎僅相差0.2分,獎金卻相差了2萬元。感覺還是蠻可惜的,但同時也說明了,一個好的創意如果能加上強大的市場分析,會更加完美。
記者:你認為我們應該如何利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和課外資料去開拓新思想、新領域?
麻玉典:要結合一定的實例制作,不然就是紙上談兵。
記者:你的作品這么優秀,能給我們提供一些寶貴的意見或分享點經驗嗎?
麻玉典:一個好的靈感可能大家都有,但能把想法實現的人就不多了,再者,能堅持把作品不斷改進完善的人就更少了,一定要善于動手,把靈感付諸實踐,積極動手去做并不斷地嘗試改進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