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浩祥,機械工程學院機械Y147班學生,2018年考研,成功被電子科技大學(985高校)錄取,錄取專業為微納機電系統(智能家居與工業機器人方向)。
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進入大學以來孫浩祥一直都在努力。
盡管高考失利,他也不曾放棄追求他想要的生活并為之奮力拼搏。剛進大學時,他就有著與同齡人不同的想法,他確立了一個努力的方向——考研。
“考研不是為了逃避現實,而是自己愿意為之努力的一個方向。”他說道。
心懷夢想的他,與其他同學一樣,大學四年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他愛學習也愛玩,大學做過兼職,也參加過志愿者活動,同時也參加很多競賽。
“從前我覺得考研只要成績夠好就能上了,后來發現很多好學校要的是四年努力學習的人,而不僅僅是最后一年沖刺考出好成績的學生。”這是他在和學長學姐們的考研交流中得到的啟發。
從此只要有比賽,只要有時間,他都會參加。大學四年,他收獲了很多榮譽。他曾獲得國家獎學金、“最美科大”科技創新年度人物、五項國家專利授權、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三等獎、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區級二等獎、吉凱恩獎學金一等獎、“挑戰杯”廣西賽區三等獎、廣西數學競賽一等獎、校級優秀學生干部等榮譽。
“一個人的能力需要用獎項來證明。”通過參加比賽他的個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也為之后的考研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這些獎項也成為了他考研制勝的法寶。
他解釋道:“考研分為導師制和分數制,分數制是看最終的考研成績,而大部分的985學校實行的是導師制,要想考上導師制的學校,大學期間參加的各類學科競賽獲得的證書非常重要,尤其是對于分數中等或是非名校的學生而言幾乎是具有決定性的。”
找準目標 迎頭而上
也正因為獲得的獎項較多,他的信心與勇氣因此而大大增加,目標也越來越大,從原先選定211高校跳到了985高校,最終確定以考取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為目標。
目標的轉變對他來說無疑增加了很大的壓力,“選擇的過程真的很痛苦,但我想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只能一邊懷疑一邊努力了。”
在專業的選擇上,他選擇了微納機電系統(智能家居與工程機器人方向)專業,一是因為他大學所學專業是機械專業,本科學到的知識有助于今后的學習;二是他認為未來必是人工智能的時代,機械控制領域的研究會很重要。
選定了目標和方向,大三下學期開始,孫浩祥早早地就進入了考研的狀態。他做了非常詳細的學習計劃,“做計劃和合理安排時間,這個是很重要的!正確的學習方法也很重要。”
他的學習計劃很具體,細化到每一天做什么。今天背多少個英語單詞、寫幾篇閱讀、寫多少頁數學題,他都會在前一天晚上計劃好,這樣第二天復習的時候就不會沒有目標和方向。
若提前完成了預定的計劃,他會利用多余的時間來背誦政治,有的時候也會因為一道數學題而做到深夜十二點,但是他從沒放棄過,仍然堅持解題,直到完成計劃。就這樣,他的考研復習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除了三餐的幾個小時休息時間,其余的時間他都用在復習上。到了考研后期,他會提前兩個小時到教室學習。
“家人的支持是堅持的動力”
考研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精神力量不夠強大,是很難堅持下來的。
來自黃岡的他,從小就接受著良好的教育,家長對小孩的教育也很重視,家里人都很支持他考研。
以985高校作為目標的他,要與其他區內外更加優秀的學校的學生競爭,壓力巨大,“也曾崩潰過,沮喪過,但還好有父母的關心鼓勵和支持。”
“知道我考研后,爸爸會經常關心我,他們知道考研最忌諱的就是鬧情緒,保持高壓力高強度復習的時間長了很容易得抑郁,因此爸爸經常打電話跟我聊聊天,開導我。”
在臨考前,孫浩祥的父親每天晚上都會給他打電話鼓勁加油,讓他放輕松,家里人的支持是他堅持下去的動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的奮斗,最終他以總分772分(初試+復試總分1000分)的成績成功考上了電子科技大學。
考研是對一個人的意志力,判斷力和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的一次考驗。唯有堅定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實現理想,最終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