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科技大學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廣西體育強區建設行動實施方案》,立足邊疆民族地區應用型高校的定位,通過頂層設計、科技創新、文化培育,將體育工作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一環,與發揮工科優勢、傳承優秀區域文化、服務地方需求深度融合,構建起具有廣西科大特色的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體系。
全局謀劃,擘畫體育育人新格局
立足新時代,學校將體育工作納入學校發展戰略全局,著力構建“大體育”工作格局:在黨委統一領導下,通過黨政齊抓共管、體育運動委員會統籌協調、體育學院牽頭落實、各部門及各二級學院(部)各司其職、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參與的機制,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體育工作、協調體育資源,系統推進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確保體育工作與學校整體育人目標同頻共振。學校始終堅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創新確立“一體兩翼、雙輪驅動”的體育教學模式,即以公共體育教學為核心主體,以運動隊建設和校園體育文化為兩大支撐,將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滿足體育服務需求作為雙輪驅動力,明確體育工作的改革方向;同步探索“常賽”機制與“運動技能提升”的融合路徑,營造“月月有活動,人人都參賽”的全員育人氛圍。

科技賦能,打造智慧體育新模式
學校立足工科優勢,積極構建“技術賦能體育”的實踐體系,推動體育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通過建設“體育課內外一體化信息系統”,實現三大核心功能:體育教學子系統覆蓋選課、簽到與成績管理全流程;課外運動子系統依托APP,結合人臉識別與運動姿態分析,以“無感模式”記錄陽光跑數據,準確率達97%;智慧操場配置人臉識別系統與AI服務器,支持50米跑、800米跑、1000米跑等項目自主測試,成績與視頻回看可實現秒級反饋?;谙到y運行積累的數據基礎,學校進一步打造數據驅動育人閉環。推進“大學生體育數字畫像”項目,以智能手環實時采集心率、運動時長、運動頻次等數據,結合陽光跑、俱樂部聯賽與文化節參與情況,形成動態更新的體育數字檔案。依據數據反饋為學生個性化推薦運動項目與鍛煉計劃,構建起“技術監測—數據賦能—習慣養成”的閉環育人路徑,切實提升體育教學的精準性與實效性。

文化鑄魂,營造全員參與新生態
為全面激發校園體育活力,學校系統構建了以品牌賽事為引領、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的活動體系。推行“學會、勤練、常賽”的“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模式”,以課堂教學創新助力學生具備“學會”的基礎,借助課外綜合訓練助力學生達到“勤練”的目的,并以采取“會員+非會員”雙軌報名方式的體育俱樂部聯賽助力學生實現“常賽”的目標,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校園體育文化節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平臺,擴大了體育鍛煉的規模,豐富了體育工作的內涵。從2022年首屆僅有5項活動發展至2024年涵蓋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紫荊花陽光跑和田徑運動會等10項大型賽事,校園體育文化節累計吸引超萬名學生參與,有效弘揚了中華體育精神,實現體育鍛煉與競技、素養、精神的深度銜接。
學校牢固樹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在多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校園體育文化注入內生動力。構建覆蓋傳統項目、新興項目等的校級運動隊體系,其中,新興項目飛盤隊獲得廣西首屆校園飛盤聯賽冠軍,傳統項目武術短兵隊首次參加全國聯賽便獲得多項銀獎和銅獎,男子籃球隊、女子足球隊屢創佳績,以優越的競技實績與昂揚的精神風貌,成為學生成長的榜樣。與此同時,學校將儀式激勵深度融入育人環節,在2025年畢業典禮中增設《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優秀學生表彰環節,52名畢業生獲得表彰,這一舉措體現了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的全員性與跨學科覆蓋。
面向未來,譜寫體教融合新篇章
面向教育強國建設要求,學校制定三大推進計劃:一是聚焦文化傳承,深化體育育人體系建設,打造兼具文化傳承與育人價值的體育教學品牌。二是依托技術迭代,優化“科技賦能體育”生態,將完成“大學生體育數字畫像”全階段建設,拓展AI技術在智能化教學、個性化訓練、精準化管理與自動化評價4個方面的深度應用。三是推動資源聯動,與地方體育機構聯動,共建體育文化節,融合地方特色賽事與校園品牌賽事,擴大體育工作覆蓋面。
立足新起點,奮進新征程。未來,廣西科技大學將進一步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創新,把體育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促進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力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邊疆民族地區應用型高校體育工作改革經驗,為助力廣西體育強區建設貢獻“廣西科大力量”。
(轉自2025年10月31日《中國教育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