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第一臨床醫學院成立于2014年,是醫學類專業臨床教學單位,依托學校第一附屬醫院醫療資源,開設臨床醫學(本專科)、康復治療學(本科)、口腔醫學(專科)專業,現有在校學生1090人。學院擁有一支高學歷、教學科研基礎扎實、臨床經驗豐富的教學隊伍,共有17個教研室和1個臨床技能中心。
一、師資隊伍
第一臨床醫學院擁有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業務精干、以中青年教師為基礎,“雙師型”教師為中堅,骨干教師為核心,專業帶頭人為領軍的師資隊伍。目前共有教師323人,高級職稱教師201人。學院承擔了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診斷學、眼科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等臨床醫學專業課的理論與臨床實踐,以及康復功能評定學、運動治療學、作業治療學、言語治療學等康復治療學專業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操作教學。
二、教學科研
學院確立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實際,明確思政教育的融入點、確保思政教育落到實處,實現課程門門有思政。《內科學》《眼科學》分別獲得2018年度、2022年度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研究專項立項。學院在認真遴選教學水平較高、課程思政建設成效突出的課程基礎上,以目標為導向,深入挖掘提煉學科課程所蘊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建設了臨床醫學及康復治療學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并在2022年雙雙獲學校第一批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建設立項。自2019年至今學院共有教學改革課題28項,其中校級項目27項、區級項目1項。
學院高度重視高層次科研人才引進,近年來引進博士6名、專家4名,組建青年科研團隊1個,開展了50多次的科研專題培訓。獲得廣西科技基地和人才專項立項2項,自治區衛健委自籌課題、柳州科技項目等100余項,成功申請國家專利79項,發表了SCI論文16篇。目前有廣西帕金森病診治重點培育實驗室、柳州市帕金森病診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醫學檢驗科獲得廣西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單位和柳州市臨床重點專科。成功將3項科研成果轉化為臨床技術,服務于基層醫療的發展需要。
學院師生在多項競賽中表現優異,近年來參加教師能力與技能相關比賽獲自治區級二等獎一項,校級一等獎二項、二等獎五項、三等獎十項。學生團隊參加第十屆中國大學生醫學技術技能大賽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賽道華南分區賽獲三等獎,參加2021年廣西醫學生綜合能力競賽獲三等獎,參加2022年廣西醫學生綜合能力競賽獲三等獎。
學院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志愿服務及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受到中國青年網等多家全國省市媒體報道累計30余篇。榮獲共青團中央“鏡頭下的三下鄉”優秀報道團隊稱號、自治區社會實踐優秀品牌項目、廣西科技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重點團隊等榮譽,連續六年榮獲廣西科技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優秀項目”稱號;學生累計發表SCI論文12篇,學術論文10余篇,共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立項20余項,學生為第一發明人的專利近10項。參加各級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國家級、自治區級金、銀、銅等獎項10余項;參加學科競賽獲得國家級獎12項,自治區級獎63項。
三、實驗實訓
第一臨床醫學院臨床技能教學中心目前有白沙、柳石、箭盤三個教學區,使用面積5055.02平方米,共有實訓室及輔助用房76間,分為診斷/內科實訓室(含急救技能訓練室)、外科實訓室、婦產科實訓室、兒科實訓室、眼耳鼻喉科實訓室、中醫實訓室、康復實訓室、臨床護理實訓室、影像診斷實訓室、口腔技能實訓室等10個功能實訓室,實驗教學儀器設備1314萬元,包括高級電腦心肺聽診和腹部觸診模擬人、心肺復蘇模擬人、多功能穿刺模型、電動手術臺、麻醉呼吸機、除顫起搏器、高頻電刀、多參數彩色監護儀、心電圖機、電動呼吸機、孕婦檢查模型、分娩模型、裂隙燈和弧形視野計等教學儀器設備2007臺套,滿足臨床醫學專業、康復醫學專業及相關專業外科學、內科學、診斷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眼耳鼻喉科學、急救醫學、康復醫學、中醫學、超聲診斷、常用護理技術等核心課程實踐教學需求。
四、校企(院)合作與就業
學院扎實推進就業工作,建立全員參與、專業高效的就業服務體系。學院積極拓展校外實習基地,開拓多元化就業市場。近三年學院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91.25%,畢業生大多在區內醫療衛生單位就業。
第一臨床醫院全體教職工將繼續秉承“求真近道 明德致新”校訓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新時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更多詳情,請訪問廣西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網站:http://www.gkdyf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