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醫學部
基礎醫學部成立于2003年6月,是醫學部基礎醫學課程教學任務承擔單位,主要承擔醫學門類全日制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檢驗技術、預防醫學、藥學等6個本科專業、1個專科專業的基礎醫學課程教學任務。基礎醫學部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學生為中心、遵循醫學教育規律,持續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擁有自治區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1門,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
一、師資隊伍
基礎醫學部擁一支師德高尚、知識淵博、充滿活力、作風嚴謹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48人,專任教師3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講師(實驗師)33人;博士13人,碩士21人,“雙師型”教師1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人;有國外留學研修經歷教師7人;1人獲校級“優秀教師”,2人獲校級“優秀主講教師”,1人獲“自治區教育工委優秀共產黨員”,6人獲校級“優秀共產黨員”,1人獲校級“師德標兵”;3人獲校“3331”高層次人才稱號。
二、教學科研
基礎醫學部設有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醫學心理學、人文綜合等7個教研室和1個基礎醫學實驗中心。
基礎醫學部始終堅持教學與科研并重的發展理念。近年來,通過優化整合科研資源,凝聚科研力量,逐漸形成了腫瘤疾病基礎與轉化醫學、心血管疾病基礎與轉化醫學、神經系統疾病與轉化醫學等3個學科方向。同時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組織創新“三走進”活動(學生走進實驗室、學生走進教師課題組、教師走進學生創新團隊),以此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與科學精神,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和科研創新思維能力,促進科教融合。近年來,基礎醫學部教師主持科研課題約30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6項,省級科研項目10項,廳級科研項目8項,科研經費達260余萬元。
三、實驗實訓
基礎醫學實驗中心位于醫學實驗中心A棟(1-4樓)和B棟(3-4樓),實驗中心包括形態學實驗室、機能學實驗室、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室、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實驗室,面積達到4124.87平方米,擁有儀器設備總額950多萬元,涵蓋了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驗實訓平臺。開設有基礎醫學實驗課程、創新性實驗項目等,努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課程建設
基礎醫學部承擔醫學門類全日制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檢驗技術、預防醫學、藥學等6個本科專業、1個專科專業24門基礎醫學課程的教學任務。《病理學》被認定為自治區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病理學》、《生物化學》被認定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基礎醫學部教師先后獲得全國醫學院校青教賽二等獎2人,廣西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5人、三等獎1人,廣西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1人、三等獎1人。
基礎醫學部全體教職工將繼續秉承“求真近道 明德致新”校訓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新時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