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12月26日,中國共產黨廣西科技大學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在文昌校區辦公樓多功能報告廳勝利召開。大會審議通過了學校黨委書記趙君代表中國共產黨廣西科技大學第二屆委員會向大會作的題為《勇擔使命 團結奮進 加快建成國內先進特色鮮明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報告。報告回顧了學校過去5年的奮斗歷程,擘畫了學校未來5年的發展藍圖,提出了“1256”總體發展戰略。
為學習貫徹學校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精神,學校黨委宣傳部推出《學習貫徹學校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精神?大家談》系列訪談欄目,匯聚獨家視角,分享真知灼見。
近日,學校繼續教育學院(教育培訓中心)黨總支書記林天翔接受全小媒的專訪,圍繞學院(中心)建設工作多個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及學院(中心)的實踐。
全小媒:學校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報告提出,要“強化黨建引領作用,凝聚高質量發展的整體合力”,請問學院采取了哪些具體舉措,切實將黨建引領效能轉化為發展實效?
林天翔:繼續教學學院(教育培訓中心)以學校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提出的“1256”總體發展戰略為總綱,聚焦“黨建+”工程,構建“五維協同”發展體系,全力推動黨建引領效能轉化為發展動能。
一是筑牢政治引領根基,構建“三位一體”黨建新格局。嚴格執行“第一議題”制度,形成“黨總支領學+支部研學+黨員踐學”常態化學習模式,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融入辦學治院各環節。推行黨支部建在業務鏈上,打造“黨總支-業務黨支部-項目黨小組”三級組織網絡。實施“支部書記領跑攻堅”行動,選拔“科研業務骨干+黨建能手”擔任教工黨支部書記,培育“紅色科室”,發揮“頭雁效應”。
二是深化黨建業務融合,激活“雙輪驅動”新動能。打造產教融合品牌矩陣,依托學校學科優勢與柳州工業集群,結合區域產業需求,深化產教融合,塑造“行動學習+工業”特色品牌。構建數字化賦能平臺,以智慧教育平臺建設為契機,打造“黨建+數字化”平臺,實現黨建與業務資源共享、雙向賦能。創新“黨建+項目” 機制,建立雙考核機制,將項目效益納入黨支部評優考核指標。
三是拓展非學歷教育,打造新的業務增長極。推行定制化服務,針對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新興領域開發模塊化課程,開展“訂單式”“定制化”服務。堅持開放辦學,加強與校外機構、院校和企業合作,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提升培訓實效。建立“市場調研-課程開發-資源整合”機制,拓展預科班、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等項目。
四是推動學歷教育規范提質,確保人才培養質量。動態調整專業布局,建立“產業需求預警-專業評估-預警退出”機制。開展師資多元化建設,組建“學術導師(教授)+產業導師(工程師)+思政導師(黨務骨干)”三維團隊,聘請企業技術專家。實現教學智能化轉型,深化教學模式與技術創新,推廣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引入AI助教系統。管理精細化升級,規范招生、教學管理等流程,提升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
五是加強內涵建設,鍛造繼續教育發展競爭力。構建學歷與非學歷教育信息化平臺,實現教學全流程閉環管理。完善制度體系,建立全流程監控系統,強化風險防控。培育“終身學習服務先鋒” 黨建品牌,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深化改革創新,推行市場化激勵機制,釋放辦學活力,推動質量全面提升。
全小媒:學校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報告提出了“辦學條件保障提升行動“,要”積極拓展非學歷教育市場,打造一批口碑好、實力強的學歷教育品牌專業和非學歷教育培訓項目“來強化保障能力,請問學院將采取哪些措施推進工作?
林天翔:在新時代教育強國戰略指引下,高校繼續教育正面臨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從傳統模式向創新驅動的轉型挑戰。我們將重點實施“四化驅動”戰略:
一是以市場化激發活力。通過整合資源,多方協同,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開發模塊化定制化課程,推行“學歷+技能”雙證書制度,將行業前沿技術嵌入教學內容,提升人才培養的適用性。探索“公益+市場”非學歷教育服務模式,開發職業技能培訓、企業內訓等特色項目,拓展市場潛力,形成多元收入結構。
二是以品牌化擴大影響力。結合柳州工業區位優勢與學校學科特色,打造“產教融合”特色非學歷教育培訓品牌。加強與企業共建產業學院、實訓基地及現場教學點,開展“‘學歷+技能’雙提升”項目班,形成學歷教育品牌;充分用好學校干部培訓高?;睾蛷V西行動學習高?;貎蓧K牌子,深化“雙基地”融合發展機制,構建優勢互補、協同創新的干部培訓新范式,著力打造“行動學習+工業+科技”培訓特色。
三是以專業化提高競爭力。以學校優勢學科為依托,聚焦國家戰略與區域產業需求,構建“少而優、小而精”的學歷繼續教育專業體系。打造“政界領導+學界專家+業界精英”三位一體專兼結合的動態師資庫,形成理論與實踐深度交融的教學團隊。引入行業專家、企業導師參與教學設計,提升課程的實踐性與前沿性。同時,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制定統一的課程標準、考核規范及質量評估指標,確保教學過程的科學化與規范化。
四是以數字化提升服務力。加快數字化轉型發展,搭建智慧管理平臺,采用“線上自主學習+線下支持服務”模式,構建全過程數字化服務體系。同時,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分析學習行為數據,為學員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推薦,提供更多優質的線上教學資源與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務。深化應用5G、AI技術,構建覆蓋“教、學、評、管、服”的一體化體系,實現招生、教學、評價全流程數字化,助力全民終身學習型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