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在學校黨委和上級團組織的堅強領導下,在全校廣大團員青年和團干部的接續努力下,共青團廣西科技大學委員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認真履行引領凝聚青年、組織動員青年、服務聯系青年的職責使命,團結引領廣大團員青年聽黨話、跟黨走,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21年獲“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榮譽稱號。

2021年獲全國五四紅旗團委
青年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成效卓著
充分發揮共青團在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中的生力軍作用,開展“明燈計劃”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行動——共青團“一十百千萬”育人工程。累計組織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7000多場,影響覆蓋學生40多萬人次;舉辦“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訓班,培養青年政治骨干2787人次;守牢網絡新媒體陣地,共青團新媒體矩陣全平臺粉絲突破10萬,發布作品2000多個(篇),閱讀量(播放量)超670萬次,多次進入全國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影響力榜單前10名;充分發揮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舉辦兩屆“最美科大”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評選出19名年度人物,開展兩屆尋找“科大好青年”活動,選樹176名青年標桿。

第五屆“最美科大”大學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合影
從嚴治團和組織建設扎實推進
作為全國第一批“推優入黨”試點高校,深化開展推優入黨試點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組織凝聚力和黨員質量不斷提高。作為廣西第一批“班團一體化”試點高校,持續抓好落實“三會兩制一課”,深入實施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明確“智慧團建”工作目標和任務,切實做好學社銜接、對標定級等工作。持續深化學生會、研究生會改革,支持和引導各級學生組織規范有序地開展工作。新發展團員1016名,推優入黨7091人;3個團支部榮獲“廣西五四紅旗團支部”,2個團支部榮獲全國高校“活力團支部”,4個團支部獲廣西高?!盎盍F支部”。

共青團廣西區委副書記左向蕾參加我?!罢堻h放心,強國有我”主題團日活動
校園特色文化活動全面開花
豐富校園品牌特色文體活動內涵,不斷推進文化育人體系建設。舉辦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社團文化節、高雅藝術進校園、迎新晚會等各級各類校園文化活動250多場,參與人數4萬多人次;開展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600多場,參與人數5萬多人次;參加兩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獲全國一等獎1項,自治區級獎項74項。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文藝晚會暨2024級新生愛國榮校青春思政課
創新創業與學術科技成果豐碩
積極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獲批自治區級眾創空間、廣西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廣西大學生創意創新創造創業柳州中心,孵化學生企業22家。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288項,其中國家級63項,資助經費126萬元。依托“挑戰杯”、大學生科技節等賽事和平臺,構建“以賽促學,以賽促創”體系,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展和組織參加“挑戰杯”等各級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和活動155項,參與學生超過1.5萬人次,獲國家級獎項8項,自治區級獎項139項。

主辦方領導到我校展區參觀科技作品《智在必行——工業零件Al檢測》
“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全面落實
作為廣西第一批“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實施試點高校,不斷完善制度體系,規范運行機制 ,依托“到夢空間”平臺,統一規劃、管理、考核活動項目,推進第二課堂實踐教育活動項目化、品牌化、思政化。“第二課堂成績單”項目庫立項5287項,446萬多人次參與活動,活動發布量躋身全國高校50強;打造校級第二課堂精品課程13項,4個項目獲廣西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精品課程重點立項。

《中國說之中國式現代化》獲廣西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精品課程重點立項
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不斷深化
持續推進“三下鄉”“返家鄉”、到社區報到、揚帆計劃、西部計劃、青年實干家計劃等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積極拓展實踐育人渠道和平臺,推動多向賦能、形成育人合力。累計超過7.6萬人次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連續5年獲“全國社會實踐優秀單位”,46個項目獲得自治區級以上榮譽與表彰;選送259名畢業生參加“西部計劃志愿者”項目,位居全區高校第一;參與志愿服務人數達30萬人次,志愿服務時數達52.3多萬小時。

2024年選送108名畢業生參加“西部計劃志愿者”項目,位列全區高校第一
服務青年水平顯著提升
堅持心系青年、心向青年,實施專職團干部聯系青年“12345”工作制度,開展“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共青團工作調研活動和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鼓勵學生為國家建設和學校發展建言獻策,為廣大青年成長成才成事搭建平臺、創造環境。深入基層團組織調研90多次,組織專職團干開展就業輔導105場次,服務畢業生4.1人次,組織“千校萬崗”線上線下招聘會37次,提供崗位2.47萬個,服務青年學生2.47萬人次;結對幫扶1014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完成就業;提交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提案46份,提交學代會提案24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