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12月26日,中國共產黨廣西科技大學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在文昌校區辦公樓多功能報告廳勝利召開。大會審議通過了學校黨委書記趙君代表中國共產黨廣西科技大學第二屆委員會向大會作的題為《勇擔使命 團結奮進 加快建成國內先進特色鮮明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報告。報告回顧了學校過去5年的奮斗歷程,擘畫了學校未來5年的發展藍圖,提出了“1256”總體發展戰略。
為學習貫徹學校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精神,學校黨委宣傳部推出《學習貫徹學校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精神?大家談》系列訪談欄目,匯聚獨家視角,分享真知灼見。
近日,學校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黨委書記秦川接受全小媒的專訪,圍繞學院建設工作多個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及學院的實踐。
全小媒:學校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報告提出,要深入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示范院系建設,強化示范引領。請問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作為廣西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示范院系,請您談一談將采取哪些措施加強學院“三全育人”工作?
秦川: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將以學校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精神為指引,立足學科特色與育人實際,圍繞黨建引領、文化浸潤、科技賦能,強化示范引領作用。重點采取以下措施,推動“三全育人”工作提質增效:
一是強化黨建引領。建立健全學院黨委統一領導的統籌協調機制,突出黨建在“三全育人”中的引領作用,學院將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育人優勢,努力實現育人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各部門力量的協同發力。打造“黨建+”教育模式,構建包含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等多個方面的十大育人體系,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
二是注重文化浸潤。深入挖掘計算機專業特色文化,以“IT之夢,智享未來”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為抓手,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借助課程思政,將文化育人融入第一課堂教學;通過社團活動,將文化育人融入第二課堂實踐,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道德品質,努力提升綜合素質,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三是深化科技賦能。突出數字技術賦能作用,研發AI助教、AI輔導員、AI科研助手、AI導學等智能工具,與行業企業共建打造教育教學新場景,拓展協同育人渠道,以科技賦能推動構建人機協同育人新模式,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IT人才提供有力支撐。
全小媒:學校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報告提出要推進二級單位文化品牌建設。請問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將如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秦川: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以“IT之夢 智享未來”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為契機,構建“思想鑄魂、產教融合、傳播矩陣”協同發展體系,打造出具有鮮明數字賦能特色的文化品牌。
一是堅持思想鑄魂。推動黨建引領文化品牌建設,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強化價值引領實踐,持續推進“云燈塔”網絡思政工作室建設,加強“IT青年說”思政品牌建設,推進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技能有機融合,實現線上線下有效協同,培育學生“科技報國”的使命擔當。探索校企黨建聯建新模式,搭建共建培養人才新平臺。
二是深化產教融合。以文化品牌塑造與專業特色教育深度融合為主線,培養師生的文化自覺和專業認同感。以建設自治區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為契機,構建“一核兩翼三鏈”學科格局。以專業特色為核心,聚焦人工智能與軟件工程領域兩翼,著力打造“學科創新鏈—人才培育鏈—產業服務鏈”三鏈融合體系。以“百度菁英班AI訓練營”“華為鴻蒙公開課”等為載體,構建“項目實戰—成果孵化—創業培育”全鏈條體系,打造產教融合新范式,促進專業特色文化品牌塑造。
三是搭建傳播矩陣。推動數字技術與文化傳播深度融合,搭建多元化傳播矩陣。整合學院官網、微信公眾號、網絡思政工作室及短視頻平臺等多元載體,形成線上線下多元協同傳播體系,以短視頻、網絡文章等形式加強文化品牌傳播,提升文化品牌的時代感與影響力,持續打造具有專業特色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