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學校“搶抓新機遇,實現新跨越”辦學思想大討論之管理工作(二)沙龍在文昌校區五教負一層安升咖啡路演廳舉行。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劉寶臣,黨委常委、總會計師韋錦義出席沙龍,部分職能部門、附屬醫院副處級干部參加沙龍。沙龍由黨委辦公室副主任、校長辦公室副主任梁茜茜主持。

沙龍現場
與會人員圍繞“提能力、轉作風、抓落實,助力全面打贏‘申博’攻堅戰”主題,聚焦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水平、提高執行力和落實力等方面,結合各自崗位與工作實際,紛紛暢談了體會和思考。

梁茜茜表示,在學校加強內涵式發展和沖刺“申博”的關鍵時期,職能部門要著眼于“三個聚力”,全面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實現更大作為。一要聚力提升服務水平,圍繞教學科研學科等重點任務,在服務上提質增效。二要聚力提升管理水平,在方式方法上做好加減法,努力探索新發展模式。三要聚力破解難題,以敢想敢做、善作善成的作風,闖出發展新路子。
黨委辦公室副主任、校長辦公室副主任廖吉喆表示,做好“以文輔政”,一是在調查研究中獲真情,要在科學的調查研究中為學校黨委、行政提供客觀、真實、準確、可靠的情報,避免“瞞憂報喜,避重就輕”誤導決策。二是在文稿起草中出精品,要站在學校發展全局的高度去觀察和分析問題,增強文稿的思想性、政策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在推進改革中有實招,要找準問題癥結,制定對策措施,細化分解任務、強化督查考核,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落實、落細。
紀委辦副主任、監察處副處長謝錫南表示,圍繞學校中心工作、重點任務,立足監督執紀問責主要職責,深入開展紀律教育、警示教育,增強領導干部紀律規矩意識,切實做到忠誠干凈擔當;要加強廉潔文化建設,增強干部師生廉潔意識,涵養風清氣正校園氛圍;要從嚴正風肅紀反腐,持續深化作風建設,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加強監督檢查,嚴肅執紀問責,推動整改落實,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姚午表示,為助力打贏“申博”攻堅戰,重點要強化黨建引領,抓好作風建設,推動各項工作提質增效。一要強化黨建引領作用,將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與“申博”具體工作有機融合,把握好黨建引領這個“方向盤”。二要抓好機關作風建設,優化機關部門業務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守好各自“責任田”,主動擔當作為。三要聚焦主責主業,形成工作合力,以責任清單形式抓好工作落實,全力抓牢“申博”這一“牛鼻子”工程。

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教師工作部副部長蔣文潔表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為“申博”出力,關鍵在于處理好服務與管理的關系,既要避免只談管理,忽視服務,出現“一抓就死”的情況;又要避免只談服務,缺失管理,出現“一放就亂”的情況。一要解放思想,轉變服務是“伺候人”、管理是“控制人”二元對立的觀念。二要優化工作流程,降本增效。三要堅持將隊伍建設放在重要位置,提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干部的能力本領。
研工部(院)副部(院)長葉洪濤表示,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推動教育理念轉變、深化培養模式改革、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打造產教融合、協同創新的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的廣西科大范式。一是科學定位,企業參與,構建突出應用的課程體系,鼓勵學生參與科技競賽。二是采用校企合作項目制,通過“實戰”提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三是優化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管理體制機制,為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武裝部(保衛處)副部(處)長陳飛表示,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墻”,助力打贏“申博”攻堅戰。一是強化責任意識和監管力度,形成全校共同參與的消防安全格局。二是強化消防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整治,維護校園消防安全良好局面。三是強化宣傳教育和培訓演練,著力提升學校維護消防安全能力。四是建立聯動機制和完善應急預案,增強火情響應和處置水平,以消防安全護航學校不斷向前發展、向上突破。
團委副書記王湘林表示,要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優勢,為學校“申博”貢獻青春力量。一要將黨的領導作為立身之本,始終成為黨聯系青年最為牢固的橋梁紐帶。二要堅持聚焦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深入實施學校共青團“明燈計劃”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行動。三要加強愛校榮校教育,積極構建廣西科大命運共同體;四要持續深化學校共青團八大育人工作體系,積極搭建服務團員青年成長成才的平臺,打造有溫度更有力量的廣西科大共青團。

計財處副處長李慧表示,要立足崗位職責,積極推動財務工作與學校發展的深度融合。一是加強預算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嚴格按照學校的發展戰略和目標任務,科學編制預算,合理分配資金,確保預算資金的有效利用。二是加強支出審核,建立內部控制機制,嚴格執行財務審批制度,對各項支出嚴把審核關,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規范財務流程。三是積極提供財務支持。為“申博”工作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基建處副處長李斌表示,要聚焦重點基建修繕項目的開工和建設、公共用房調整改造工程,全力以赴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為“申博”攻堅戰增強實力和底氣。一是“從有到優”,主動適應新時代教育基建發展的新形勢和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不斷完善基建管理相關規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提升基建工作精細化管理水平。二是“統籌創新”,成立工作專班重點推進年度關鍵任務。三是“質量第一”,通過理順工作機制,貫通責任鏈條,確保高質量和高效率。
后勤處副處長陽海峰表示,要緊扣當前學校重點、要點工作,定位后勤管理處崗位職責。密切圍繞當前廣大師生不斷豐富、多元的需求,堅持黨建引領,深化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持續提升發展動能,凝心聚力謀發展。通過抓黨建,強引領,牽住牛鼻子;抓建設,把質量,提升原動力;抓聯動,促合力,優化內循環;抓外聯,提效益,暢通外循環,多措并舉深入推進后勤高質量建設,不斷提升后勤服務保障能力。
國資處副處長韋軍表示,要著力推動各項業務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和精細化,不斷推進管理服務提質增效。加強部門協作,完善溝通機制,共同推動落實學校公共用房調整、教學科研儀器設備更新、大學生演藝實訓基地項目等重點任務,做好教學科研條件保障。協同巡察、審計等部門對學校資產使用情況開展抽查檢查,理順資產管理上下游工作環節,查找資產管理中的弱項和不足,推動我校資產管理工作規范運行,提升學校資產使用效益。

繼續教育學院(教育培訓中心)副院長(副主任)黃位健表示,要緊密圍繞我校優勢學科,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精準對接行業需求,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宗旨,積極在優化專業設置、課程建設、教學模式、數字化轉型、社會服務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開拓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發展的新方向、新增長點,推進我校高等學歷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
繼續教育學院(教育培訓中心)副院長(副主任)汪青表示,要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提質,努力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助力“申博”。一是高質量發展學歷教育,依托學校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持續做好內涵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確保學校的經濟收益;二是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整合校內外資源,積極開展各類培訓,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學校建設,提高學校的社會聲譽。
網絡中心副主任孫自廣表示,著眼于突破難題,需要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擔當意識,敢于打破傳統思維,創新思路,緊盯任務落實。著眼于提質增效,需要精準施策,要求信息化部門與各職能部門形成合力,加快提高學校管理信息化水平,持續推進業務數字化改造,有效利用數據要素,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圖書館副館長史凌芳表示,“申博”工作沖鋒號已經吹響,廣西科大人應立足自身崗位,努力凝聚共識,知行合一,擔當作為,取得實效。應對標教育部提出的未來學習中心建設要求,盡力推動轉型發展,盡力推動我校教育數字化形成突破和特色,為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插上翅膀,為“申博”工作增添亮點特色,為打贏“申博”攻堅戰貢獻圖書館力量。

離退休工作黨委副書記、離退辦副主任鄧仕軍表示,發揮“銀齡”專家作用,助力學校全面打贏“申博”攻堅戰。一是充分挖掘離退休人員專家寶庫,為學校的“申博”工作提供策略建議和方向指導。二是發揮離退休人員的人脈優勢,為學校的“申博”積極牽線搭橋,爭取更多的外部支持和資源。三是用好離退人員這支宣傳“申博”的力量,擴大“申博”的知曉度和影響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一附院(第一臨床醫學院)副院長張施明表示,一是重視醫工結合科研平臺與設施建設。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實驗室、儀器設備等硬件設施;另一方面,充分發揮醫工結合的特色,優化科研環境,提供充足的科研資金和良好的學術氛圍,為醫工結合科研人員創造優越的工作條件。二是學科交叉與創新能力推動學科交叉與融合。增強創新能力,鼓勵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建立碩士研究生醫工結合雙導師制度,形成多學科協同創新的良好氛圍。
一附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總會計師向桂云表示,一是明確目標任務落實責任,聚焦創新,提質增效,加強業財融合,用財務數據挖掘出臨床醫技科運營管理中的難點,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持。二是積極爭取專項資金,加強與上級管理部門溝通,保障基建項目順利實施。三是加強對臨床資金的投入,將預算資金向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科研傾斜。四是做好風險防范,降低經濟運行風險,防范現金流短缺,做好資金預測,出臺措施降低資產負債率。
二附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總會計師文厹表示,要以集體智慧為驅動,構建患者中心與效益優化的雙贏模式,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一是醫院管理者需強化整體、患者、質量、發展和效益觀念。二是倡導團隊協作,以患者為中心,強化質量管理,科學規劃醫院發展,并注重經濟效益。三是通過民主決策,激發集體智慧,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服務效率。四是加強醫院文化建設,提升信息化水平,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持續改進醫療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醫療保障。
二附院(第二臨床醫學院)副院長黃漢生表示,推動學校(醫院)高質量發展,人才是關鍵。要結合學校(醫院)發展需要,制定科學人才引進計劃,突出引才的重點,提高引才的精準度。創新人才引進工作機制,做實學科專業引才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把握人才引進主動權,做好引進人才入職全鏈條服務。堅持系統布局、錨定人選,培育一批高層次人才。完善人才考核評價體系、薪酬激勵制度,健全人才服務保障體系。